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游仙区东宣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发展红色经济,东宣乡正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发展信心,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
奋力弘扬红色精神,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解决干部精神不振,斗志不强,按图索骥问题。东宣位置偏僻,资源匮乏。一段时间里,干部们觉得这样条件的乡镇少谈发展,守好摊摊,不出问题则罢。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职责分内的事就做,职责外的事少管,成为很大一部分干部的“行为准则”。针对这些现象,东宣乡在全乡范围内围绕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飞龙山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的红色历史,响亮提出符合时代的红色新精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创新实干,跨越发展,服务群众”,并通过“红军碑前忆烈士,传承红色铭壮志”“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不忘先烈时时奋进”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带领党员干部忆苦思甜走红线,烈士墓前宣扬干事创业激情、红军碑前攀结穷亲戚……强大的红色精神把党员干部紧紧凝聚在一起。
奋力传播红色文化,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解决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糊,爱心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历经灾后重建的东宣乡村处处展现出美丽幸福的新农村画卷。但在繁荣的物质文明背后,却不时出现精神文明的缺失:曾经,邻里乡亲为一桩小事破口大骂,打架斗殴;儿子喝酒吃肉老子孤独呻吟,对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打心底认为就是该拿该享受,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稍有不满就攻击谩骂……说到底是文化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薄。针对这些现象,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文化东宣,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培育感恩文化,奋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发展,提高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乡上每季到村(社)为老百姓放一部红色题材电影,把“文化休闲”工程作为全乡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率先把宽带信息网络文化引进300户农民群众的家中,在各村建立农家书屋,并配备至少不下3000册积极健康向上的科技文化书籍,“信息培训工程”明确提出培养知识化、信息化、技能化的新型农民;开展了以“三星促四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即以十大“感恩之星”、“敬老之星”、“奋进之星”的评选,促进全乡“大爱之心、感恩之心、孝敬之心、奋进之心”活动的深化。在“三心”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家四口先后三人得尿毒症已离世二人的农民蒋俊生接过全乡干群近万元的现金捐助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奋力发展红色经济,以全新的发展思路激励人。解决因循守旧、发展动能不足、载体不够的问题。红色精神是力量,红色文化是内涵,打造红色东宣,归根到底还是要为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东宣党委政府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一是打造有形红色经济,充分利用飞龙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鱼泉寺、清乐楼打造红色东宣-明清文化一日游线路,变资源为资本,转文化为经济。二是发展无形的红色大经济,通过一系列红色活动,激发奋进精神,大力倡导“知家乡、爱家乡、奉献家乡”,为振兴东宣经济努力拼搏。
(责任编辑:邹玉玲)